各位聽眾朋友:
大家好,我是甘化集團常務副總裁曹林希。很高興今天能作為“千企聯千村 共建新農村”的愛心企業代表,和大家分享“我的鄉村振興故事”。
迎著五月明媚的陽光,一架無人機在樟木鄉甘化顯滕基地騰空而起,沿著利用GPS定位事先設計好的運行路線,對著萬畝蔗田開展施肥防蟲害作業。隨著操作員高低起伏的操控調節,無人機精準均勻地噴撒著藥液、肥料,不但減輕了人工負擔,并且通過霧化大大提升了施用效果。眼前滿眼盎然的綠意,片片動人的蔗田,展現的不只是甜蜜的事業,更是鄉村振興的希望。
時光倒回十年前,剛大學畢業的我滿懷理想從上?;氐今?,心情是澎湃的,但下鄉的路卻是顛簸而又泥濘的??粗惠v輛滿載甘蔗的車輛搖搖晃晃,艱難地避開雨后一個又一個凹凸不平的水坑。我知道,這些坑坑洼洼的“四頭堵”道路,不僅影響著村民的出行安全,更嚴重阻礙了鄉村的發展步伐。從那時起,每年的修路投入都是我最關心的問題,十年來從不間斷,累計投入約500萬元。我堅信只有道路通暢了,產業才能興旺,農民才能富足。從此,這份甜蜜的事業在我的心中埋下了種子。
十三五期間,在黨和政府的帶領下,全區糖業開啟了“高糖高產糖料蔗基地”建設之路,甘化的甜蜜事業也從此走上了新的征程。那一年我們拿下了7000畝的流轉土地,成為了貴港第一家“敢吃螃蟹”的企業。為了積極引導蔗農參與“雙高”糖料蔗基地的建設,我和團隊晝夜不分地開會研究,想農民之所想,急農民之所急,制定了一系列資金補貼、農資扶持、技術服務等措施,既給農民種植甘蔗提供全方位的物資支撐,也注重農民種、管、收全過程的問題解決;既為農民種植的解決資金技術問題,也為農民收入提供保障。
為了品種的挑選迭代,我抱著啃硬骨頭的態度,和團隊多次前往先進的兄弟糖廠調研學習,在向資深糖料蔗種植專家取經問道、深入田間地頭詳細了解了不同品種的生長狀況之后,大膽決策,決定投入3000多萬元外購優良蔗種補貼給蔗農。為了擺脫糖料蔗生產“靠天收”的被動局面,解決蔗區水源不穩定的“卡脖子”問題,確保生產期的灌溉用水量,我反復地實地勘查了地形,再組織部門因地制宜開展打井找水、鋪設管道引水工程的同時,引入了精準化智能節水灌溉和水肥一體化技術。
種苗解決了,資金到位了,水源保障了,技術提升了,蔗農紛紛表示產業的發展給了他們實實在在種植甘蔗的信心。隨著當年雙高基地最高平均畝產8.5噸以上的消息不脛而走,掀起了雙高基地建設的高潮,也給后來的全程機械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。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,我們甘蔗種植區域內高產高糖品種比例占98.5%以上,建設“雙高”基地將近4萬畝,發展規模種植大戶近百名,實現了農業水利化、機械化、良種化、規?;陌l展,2020年被作為全國糖料蔗高質量發展推進落實會推廣的典型。
我深知,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的成果,產業必須加快提檔升級,其發展根本出路在于科技。為此我持續加強團隊里科技隊伍的建設,順應產業發展規律的同時,向產業的廣度深度進軍,不斷拓展農產品加工的多元化,深挖農產品加工的價值,通過產學研合作自主研發了一系列高附加的甘蔗產品,如甘蔗植物細胞水、膜過濾紅糖、益生菌等,先后榮獲國家8項發明專利技術。
一路走來,我看到產業帶給鄉村的變化,蔗農們的樓房高了,路好走了,笑容多了,口袋鼓了,日子更甜蜜了?!皠俜瞧潆y也,持之者其難也”。作為一個生于貴港長于貴港的貴港人,我將以“功成不必在我,功成必定有我”的信念,把責任和擔當作為人生的底色,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勇挑重擔,用我的執著、我的奮斗、我的心血汗水,推動甜蜜事業強起來,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,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,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。
好的,感謝收聽《我的鄉村振興故事》,再會!